首页

风情艳主

时间:2025-05-28 12:54:28 作者:AI如何重塑出版业?专家学者探讨转型之路 浏览量:69552

  中新网深圳5月28日电 (记者 蔡敏婕)“推进出版和科技深度融合不是选择题,而是时代必答题。”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论坛27日在深圳举办,在AI浪潮下,如何利用AI赋能,革新传统出版业,重塑融合出版新业态,成为与会人员论道的焦点。

  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吉述看来,数字化最大的意义,是形成新的业态。“所以,出版业的技术应用,必须聚焦在产品与产业创新上,加快专业化、垂直化、体系化内容建设。”

 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、社长刘超表示,在各种智慧教育平台不断崛起、传统教材市场份额不再具有优势的今天,教育出版若不能和算法驱动有效融入,将面临用户黏性的流失,甚至将面临“渠道失语”的困境。

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表示,在技术和出版深度融合的过程中,需注重产业向新、价值向善、眼光向外。产业向新即用新技术满足出版需求;价值向善是商业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;眼光向外指的是出版需要注重海内外文化内容的融合。

  阿里研究院执行院长袁媛也提到,大模型本质是“规律的熔炉”——AI是从数据中提取规律,而非机械复制,数据不再仅是资源,更是驱动决策的生产要素。袁媛提出“快慢思考”融合的AI进化方向——既保留创意灵感,又提升事实准确性,为人类创造力装上“加速器”。技术不再是外挂工具,而是生态重构的基因。

  当天论坛现场,“内容为王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。“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内容。”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庆强调,要通过立体化开发,将单一图书转化为产业链,最终形成生态圈。

  广东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、社长肖风华称,出版业的核心优势在于高质量内容。随着AI进入“结果导向”阶段,专业、精准的垂类数据成为技术进化的“养料”。出版行业能提供的高质量内容在未来会与技术共生,成为技术本身,具有革命性意义。

  与会专家指出,当前内容生产多元化带来诸多挑战,出版社必须拥抱技术,以应对读者需求的升级,在信息过剩时代,要突出内容生产,以精品供给构筑发展优势。

  “未来,没有一个人能忽略AI的存在,AI扑面而来,彻底改变了儿童内容行业的工作方法甚至工作关系,也重构了儿童内容的生产逻辑。”“凯叔讲故事”创始人王凯说,过去,内容创作主要对象是受众,但现在,创作者要让AI理解创作意图,产出不同风格的内容方案。这时候,内容创作者就不只是编剧了,对于内容创作和出版人来说,“AI是工具,互动是手段,成长是目的,孩子是主角”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经济观察:中国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“降息”仍存空间

据报道,邱国正儿子邱晃年长期在情报单位发展,在此次被指召妓事件之前,几乎没有照片流传在外。媒体所知关于他的故事,也多与父亲相关。邱晃年近年几次被人爆料,外界多半认为是为了打击其父。

汇聚15幅宋代绘画真迹 “问羽”展在浙江杭州开幕

“将人间的光明与爱延续,是我最大的动力和心愿。”曾庆延说,一场场光明接力的背后,是捐献者的无私奉献,面对如此珍贵的“光明礼物”,作为医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不断提升自己,为更多患者传递光明。

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启动

此次航线的复航,极大地缩短了银川与芽庄的时空距离,不仅为两地旅客冬季游、出境游提供了更为便捷、快速的出行方式,也为宁夏与越南及东盟国家的往来互通提供了新的空中桥梁,将进一步促进各方旅游、经贸、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。下一步,宁夏机场公司将持续与航空公司、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紧盯旅游市场需求,丰富航空旅游产品,积极宣传本地旅游资源,不断推动宁夏与东盟国家航空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。(完)

和谐共生丨点滴成诗 守护生命之源

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总编导、电影《只此青绿》导演周莉亚、韩真等主创团队分享了创作初衷、构思过程以及拍摄期间面临的挑战与收获;舞蹈诗剧及电影《只此青绿》的领衔主演张翰、孟庆旸、谢素豪等则代表演员团队分享了他们在角色塑造方面的心得、拍摄中的趣事以及对影片主题的理解,共同揭秘《只此青绿》创作背后的故事。

山东公布2023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 黄安遗址填补鲁南地区史前文化空白

孙书贤指出,目前,我国的海洋产业发展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显现出良好成效。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,2023年,我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,比上年增长6%,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.8个百分点,海洋经济复苏强劲,量质齐升,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